還記得在大一時,便耳聞可以開始為大四時所要舉辦的新一代設計展存錢。多少錢呢?大概是學費的四分之一,也就是一萬五千元左右,費用還會視當年度的狀況而有所增減。對於讀私立大學的學生而言,原本昂貴的學費就已是不小的負擔,再加上這筆額外的費用,還不包括作品製作時所花的其他費用,這些林林總總加起來,是一筆相當沉重的負擔。更何況,這樣的費用是要由一個尚未有獨立經濟能力的大學生去承擔,若是有在打工,尚可可以分擔部分,但若是沒有,那麼這筆重擔便落到家庭中。對於普通家庭而言,已經算是一筆勉強負擔的費用,而對於有在助學貸款的同學,那樣的經濟壓力,更加可想而知。

         就在今年五月初,新一代設計展開展前,在社群網站Facebook上出現了「反對新一代」的粉絲頁,內容敘述著反對舉辦新一代設計展的理由,也有所謂的受害者在粉絲頁上留言表態,除此之外,許多媒體也報導了有關新一代設計展的情況,讓這個原本可能只有相關科系會注意到的議題,漸漸讓大眾所知。

 

關於辦展的目的

         在新一代設計展的官方網站中,我們可以在關於新一代的部分,看到下列所描述之內容:歷史最悠久,「新一代設計展」是全世界以學生為主最大型之設計展覽,32年以來,是設計新秀展現創意的最佳平台,是協助企業及設計公司發掘優秀設計人才的專業平台。以及展覽規模最大,本展展出單位將包含台灣設計院校、國際知名設計院校、設計相關企業及組織展區等主題展區,展場包含世貿13館全館。2014年,國內參展校系為 61 131 系,國際參展學校共有11校系,超過8400位參展學生在此快速的交流及連結。

        關於可以讓參展學生快速交流及連結這個部分我認同,就一個觀展者的角度,展場內有相當多的作品,學生可以藉此互相學習及觀摩,對於在校生而言也有學習的效用,藉由觀看學長姐較純熟的作品,可以自我警惕成長,也可以從中獲得一些靈感來源。但是,在現場的觀展者大多是學生、老師抑或是家長,很少看見廠商或是企業來觀展,再加上場內空間及規畫不夠有系統,幾千項作品擠在狹小的空間中造成擁擠的狀況,儼然像大雜燴,造成大多數人在看展時都是走馬看花,無法好好觀賞作品,就連想要聽創作者述說理念或是欣賞作品,也會因人多而放棄。因為這樣,在觀展之後,也只會留下對「學校」的特定印象,像是「哇!某某學校好厲害噢!」、「某某學校好強噢!」之類的,但是對於學生「個人」的作品及成果卻沒有印象。這樣會有多少優秀的設計人才或是學生,因為這場新一代設計展而得到工作機會?由此可想而知。

 

關於參加才能畢業,一些潛規則

        部分學校規定相關系所要參加新一代設計展才能畢業,有些是明文規定,而有些是表面上宣稱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展覽方式,但私底下立場便是要學生一定要參加,因為若有一屆沒參加,之後學弟妹要參加時,名額便會有所刪減。不論如何,這無形之中的規定,所謂的潛規則,將學生的畢業門檻與新一代設計展綁在一起,很不合理。

        對於一個設計者、創作者而言,即使是學生,也有自己選擇表達及呈現作品的方式。儘管參加新一代設計展看似變成一種例行公事,但隨著時代的改變,當初創立展覽的初衷在現今並不一定合適。例如場地規劃的問題,其實像是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、松山文創園區都有許多其他系所的畢業展覽會辦在此,或像是2013年臺灣設計師週辦在的花博爭艷館也是不錯的選擇。而世貿展覽館其實大多是給較具商業行為的展覽,例如:伴手禮展、旅遊展等。所期望的是校方或是系所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,對學生最好方式是什麼,並不一定要依循傳統,因為時代已經改變,也許往年的傳統在當時是好的,但也許現今已有變調。

        關於畢業門檻,要做一個展覽呈現學生這四年的學習成果是必要的,但是我覺得應該讓學生自己選擇其所想要的呈現方式,畢竟在這樣民主的社會下,學生擁有自主的權利,而一些硬性的規定,並不一定對學生的成果或是作品上的表現是好的。

 

關於心已怠新一代

         在設計上,真的有很多種呈現方式,也會隨著時間而有所改變,期望未來的走向及方式是對設計有幫助的。

再過兩年,就要面對畢業展了。經過這次的資料查詢和思考,我想對於未來在抉擇及面對相關問題上,會更有能力去面對。而期待的是,希望自己可以付諸行動,為自己的權益發聲,而不是像現在大家揶揄所說的「新一代 心已怠」

以上是我個人的意見與看法 

 

以下為本次議題的相關網站

反對新一代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gainstyodex?fref=ts

新一代設計展YODEX

http://www.yodex.com.tw/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nkey Pi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